钱江晚报报道 杭州人蔚女士,在上海一家外资企业工作。她女儿朗朗是中法混血儿,在上海法国学校上四年级。这所学校,得到法国教育部认证,从幼儿园到高中一贯制。
上海法国学校兼顾法国和中国的国情,一个学年有三个学期,由2个月的暑假、2周的圣诞假和10天的春节假切开。一年大概有100多天假。
朗朗从一年级到快小学毕业(小学5年制),从来没有经历过“考一次牵动全家心情”的考试。
“他们没有所谓的大考,只有平常会按照学习内容,分阶段有称为‘评估’的小测试。”蔚女士说,作为家长,她基本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有这种考试。
但同样是笔试的考试,法国学校的做法,可能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:
每次小测试结束以后,蔚女士会拿到朗朗拿回来的一份成绩单,这是一张由好多次考试,每门考试都细分好多分数构成的大单子。
“这张成绩单特别细,比方说数学,它告诉你孩子在体积知识、线条知识等等知识点上的掌握情况,分A~D四个等级。所以这张成绩单非常大,要很久能记满。”到了每学年最后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,整张大单子都填满了,秋后算笔账——你能不能升入高一个年级。
“法国学校里,老师的自由度非常大。比如说选择教材,班主任就有权力,只要在教育部列的书目里选就行,所以同个年级不同班级,大家上课的教材呀,课表呀,进度呀可能都不一样。”
蔚女士自己经历过中国的教育,又见证了孩子接受法式教育成长,她感到之所以两种方式不同,可能因为大家学习的目的不一样。
近日,培生公司公布全球教育排行榜,芬兰位列榜首。“让每个学生达到他们可以达到的目标。”曾担任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顾问的教育专家伊娃·彭蒂莱说,芬兰中小学(微博)没有排名、检查,义务教育阶段,各校在课程设计上有很大自主权。
芬兰人崇尚“少即是多”的理念。
他们认为,学习占用的是儿童生命中比较关键的时期,而这段时期更重要的是激励孩子独立思维并开发其创造力。(记者:章咪佳)